一些农村地区,那荒诞的办酒送礼
星期六早晨醒来,发现岳父已经回乡下了,问原因,妻子说回家送礼去了,这个周末要到两户人家去吃酒送礼,一个是本村的村民,二胎的小孩出满月,一个是外村的村民,家里的老人过寿。
我靠,这都什么事!
我郁闷不光是因为周末两天我得一个人带孩子(妻子这个周末上班),更因为我对这种无厘头的吃酒送礼深恶痛绝。岳父是个典型的农民,极度节俭,从不乱花那怕一毛钱,一年到头就没见他为自己花过什么钱。可是在给乡下的乡邻亲友送礼方面却大方得很,这不,周日回来一问,500大元没了,问题是这种送礼已经成为家常便饭,而且送得大多是些非亲非故的人,频次高,数额大,一年下来或者大几千,或者过万。
如果说岳父家曾经办过很多次酒,收过别人的很多礼金,要还礼,那也就罢了,毕竟“来而无往非礼也”!但据我所知至少最近10年以来,也就只有两年多前办过一次不得不办的酒,收过宾客一些礼金而已,而收的这点礼金跟近些年送出去的礼金相比,完全不成比例,也就是说不存在欠别人很多礼金的问题。而未来,岳父也明确表示不想再办酒,甚至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他故去的时候也不要办酒。如此一来,我觉得实在没有给本村及外村不沾亲的乡邻送礼的必要。
一个60多岁的农村老人,又没有退休工资,任何一分钱都是年轻时候辛苦劳作攒下来的积蓄,再加上逢年过节儿女们孝敬的一点孝心钱,真的没有必要这样不清不白地送出去。
但岳父不这么想,唯恐漏下谁家的酒席。
那么这么送礼是送礼人自己的问题吗?不赶着趟去送难道不行吗?
不行!办酒人惦记着你。
本来上周岳父从老家返城的时候忘了带手机,对于老家有人办酒这事不知道,但是办酒的人发现手机打不通之后托人带话,费尽周折,终于把办酒的消息带给了岳父。人家如此诚挚地邀请,你不去,以后怎么见面?
八竿子都打不到的关系,又不欠他的,不送礼就不送礼,以后见面不认识就不认识,有什么了不起?我和妻子是这么想的。
但岳父不这么想,农村人好面子,伤啥也别伤了面子。所以岳父一次次急急火火地赶回乡下,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就这么毫无意义地送出去,怎么劝都劝不住。
岳父很享受送礼吗,不是,也深恶痛绝,每次给村里邻居送礼,也是一肚子牢骚,也很纠结,但再纠结也不会放下面子跳出这个送礼的游戏。农村是个人情社会,乡邻之间都很熟悉,大家都好面子,像城里人那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,不搭理旁人,是很困难的。
岳父家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,送这些礼还不至于在经济上有很大负担。但是有些人家,比如临近的一家,年近80岁的老太太,带着两个孙子,儿子在外打工,经济条件不太好,还要被裹挟着玩这种送礼的游戏,就让人看着有些心酸了。
农村人确实被这送礼恶习绑架了。
2013年央视的《新闻调查》栏目报道过湖北恩施地区农村送礼的疯狂,疯狂到什么程度?买条新裤子都得摆几桌,家里的母猪下崽也要请全村人吃酒,送礼的金额都很大,而还礼是翻倍的。办酒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敛财手段,大部分家庭每年要送出好几万,以至于很多农村家庭因送礼而返贫。
当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觉得很惊讶,觉得匪夷所思。而现在湖南农村办酒送礼之风虽然没有湖北恩施那么疯狂,但很多地方确实已经脱离了办酒送礼最初的淳朴,已经不是简单的人情往来了,比如近几年吃酒送礼金额上涨以后,一些家庭,孩子都好几岁了,却补起了孩子爸妈的结婚酒,或者补办孩子的满月酒,这摆明了就是要敛财嘛。此外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就办寿宴,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名堂。有理由相信,随着礼金标准的上升,农村办酒的名堂将越来越多,所有人都会在这个迷局中越陷越深。
关于办酒送礼,我的老家大西北农村似乎还比较理性,据我所知对于亲戚的划分也有一些传统,是有一些纲常伦理的,五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才能算作亲戚,通常妯娌的娘家之间也不算亲戚,兄弟和嫂子娘家及弟妹娘家也不是亲戚,女儿嫁出去以后其婆家与娘家父母的兄弟姐妹也不是亲戚。而南方人,至少我看到的湖南人,对于亲戚的界定似乎很模糊,比如A的舅舅儿子的婚礼,A的叔叔伯伯的儿媳妇得去,这就扯得有点远了。大西北农村,村里人之间,一切自愿,关系好的来,不好的就不来。当然这种理性在我看来是因为礼金标准不高,如果礼金也调高到二三百起步,估计各种幺蛾子也会出现。
农村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人眷恋、怀念,但也有一些所谓的传统或风气让人厌烦,当我们怀着儿时的美好踏进村子,却找不到儿时的真诚和淳朴时,乡村已经不是我们的心灵家园,乡村的美好只能存在于记忆中,很多让我们温馨的东西已经无处追寻。我们叹息着回不去了,但其实我们也不想回去。
让那些丑陋的风气见鬼去吧!
杨昇原创文章,欢迎转载转发
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公众号来源
其他媒体刊发本公众号文章请联系本人微信:yangsheng821
更多原创美文,请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:“绿时采”(lvshicai8),总有一篇触动您!好文请与朋友们共赏。
本公众号每周发布2篇昇哥的原创美文
本文作者介绍:
杨昇,大学老师,文学爱好者,互联网追随者,创业实践者,坚持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情感,有10多年短文写作历程,其文字多年来陪伴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某些阶段,总有一篇文章能在你的内心引起共鸣。